人之常情和常识(撰写中…)
==》 网址:http://t.cn/RZ6bqUs 刷新本页
引言:
这里阐述的“常情和常识”,不包括那些现象——“借款不还”、“‘有事才想起’的利用关系”、“社会盛行的急功近利和善良淘汰机制”……等等。
正文:
一、第一条规则:满足私利上的公平
人之常情的根源是人通常认为其它人都必须在“我认定的他们在应该的位置和轨道上运行”,否则就意味着违背私利上的公正、公平。
【——这样就能解释一些现象了:
1.我能向人借到5万块钱(偿还的信用、担保都没问题)、但是想向他们要一条进取之路,却没有人愿意帮忙,因为他们认为不公平。
2.我的朋友给我介绍的对象是他们认为“合适”的;我的亲人们给我介绍的是“最优”的。亲人们的关注点是“幸福”问题,而朋友们关注的是“公平”问题,就算他们手上有好的资源也不会介绍你认识,他们已经定义了你的妻子、未来、福报…是什么样的,那些白富美,他们认为你不配拥有。】
展开①>>><<<收起①
基于这条规则,再加上意愿性,即使那些敬畏“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”的人,也没有出手帮你的;如果能通过贿赂得到一个机缘该多好,可是他们又是有品德的人,不会被收买!
你的朋友,知道你陷入无尽的黑暗,痛苦地挣扎,慢慢地死亡,却不愿意把你拉出深渊;朋友尚如此,其它常人呢?“世事如明镜,前程似暗漆。”。极个别的人遇到发展机会,施展了才能,这才扬眉吐气,让那些轻视自己的人领教到“蒿草之下,或有兰香。茅茨之屋,或有公王。”
【有时候你得到的帮助总是有缺陷的,张爱玲有一篇短文《雨伞下》就做了比喻。(点击:②《雨伞下》)】
二、第二条规则:每个人都是商人,有“规避损害”、“谋取利益”、“利益最大化”的原则。
求助的故事
1.
Wang去好友Liu家,想借Liu的关系谋一份有利的工作,Liu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,5分钟后Liu收到一个电话,也是委托安排工作,Liu把工作给了某人的表弟。
我们站在Liu的立场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:
①我把这个工作介绍给Wang,我能得到什么好处?
②没有好处,那么会不会有坏处?(未来的事情不好说)
③假设没有好处,并且连坏处都没有。那么,我为什么要浪费一个资源,而不把资源给别的应该得到的人呢?
2.
Li先生看中Han小姐的闺蜜Zhang小姐,希望Han小姐能介绍给他做女朋友,Han小姐就说:你相貌一般,个子不高,还穷,我把你介绍给闺蜜,她会抱怨我的。
其实,Han小姐心理是这样想的:把Zhang小姐介绍给富商Gao先生——以后他们结婚了,我就立了大功;就算他们不成,也会感谢我的,Zhang得到一个结识有钱人的机会,Gao白睡了姑凉,以后有什么大业务,Gao先生都会优先照顾我的;这是一件三方得利的事,我还会继续帮他们。
3.
Jin刚到北京时,已经三个月找不到工作了,很快弹尽粮绝,他的一个朋友Liu资助了他生活费和房租,Liu有广泛的当地的社会关系,但是从来不引荐Jin,有一些私单也转手给别人自己赚一笔,不会交给这方面是强项的Jin,仅赞助Jin生活费和房租。
Jin在北京辗转若干年,才找到恰当的职薪的高位,感到自己白混多年。当然,他已经还清了欠Liu的全部债务,Jin说,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好好报答Liu,当初如果没有他的帮助,在北京早就挂了。
三、第三条规则:博弈环境下的行为不真实,简单环境下的行为才是本性。
1.
有个经常在外面寻欢作乐的家伙带着他的女友来赴宴,席间大谈一个优秀的男人要如何为人处事,说的都是无可反驳的标准真理…,私下就有人说:他又换了一个啦,这些话是说给她听的,我们捧捧场…。
2.
有个小企业主,盘剥员工很厉害(略去百万字),某年我在网上搜到他的信息,他在湖南家乡资助了一个中学,有一个以公司名称命名的班级。他的公司依然屹立,他利用在央视的老婆在北欧的关系,把老外的钱、编解码技术、股份骗回中国,他出公司壳和“资源”来运行。(这里在法学上可能不能叫骗,因为有一纸“双方意愿”的合作合同),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“整合资源”,老婆也是一个不错的资源。这些隐情在他所处的博弈环境是不会暴露的。
3.
有个北京人,为人谦和,会写两手钢笔好字:魏碑、行书,非常有品位的绅士作派;有从前的外地同事,感谢共事时的各种帮助和照顾,拉他入伙创业,当然他出的是“资源”,一直侵吞“运作费用”直到合伙人没有能力去供给这个创业。
|